引领当今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阿里巴巴”公司,在上周因其更换管理层而成为新闻焦点。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经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在公司对外贸易平台上,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为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晖引咎辞职。
一家公司的人事变动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常识告诉我们,在任何一家公司背后的人事变动,都有其复杂的内外部因素,阿里巴巴亦不例外。但在这家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司,要做到诚信和没有失误,其所要面对的,决不仅仅是少数内部员工作假这么简单:没有一个诚信的商业土壤和中国制造的诚信基础,一个以诚信为使命的网络公司,会面临更多诱惑、挫折和磨难。
阿里巴巴自曝“欺诈门”
欺诈案发生在阿里巴巴关键的一个业务环节——“中国供应商”平台。而这个平台对于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吴凡
鼠标轻击“签发”按钮,一份公告出现在了阿里巴巴的网站上。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本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宣布以下由2011年2月21日起生效的董事会成员及管理人员变动:
卫哲申请辞任本公司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有关申请已获得董事会接受。陆兆禧获董事会委任为本公司新的首席执行官以代替卫先生。
李旭晖申请辞任本公司执行董事和首席运营官,有关申请已获得董事会接受。”
全球网络电子商务的领跑者阿里巴巴公司在这份公告中还确认: 1219 名及 1107 名分别在2009年及2001年签约的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这些供应商分别约占2009年12月31日及2010年12月31日“中国供应商”会员总数的 1.1%、 0.8%。阿里巴巴公司已把相关的商户店铺全部关闭了。此外,阿里巴巴还宣布,“公司亦会根据侦查诈骗的模型,对任何其他呈现高诈骗风险的供应商采取行动。”
同一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员工发出内部邮件,称此次调查的起因是几个月前集团已发现“B2B公司的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中,部分客户有欺诈嫌疑”,“更令人震惊的是,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欺诈公司规避认证环节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B2B公司董事会委派独立非执行董事关明生负责展开了一场“客户资质独立调查行动”,历时一个月。马云称,过去的一个多月,他“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
痛苦、纠结、愤怒的结果,是“挥泪斩马谡”。据阿里巴巴内部一位接近马云的人士透露,高管辞职的处理方式“18号的时候还没有最后确定”。
平静的水面骤起波澜。在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的仅仅几分钟后,这份公告和马云的邮件被门户网站和财经媒体纷纷转载。
几天后,《中国新闻周刊》拿到的一份《关于阿里巴巴对一些客户涉嫌欺诈调查处理情况》显示,多数的“欺诈供应商”来自福建省莆田地区,并形成了组织网络。这些“欺诈供应商”在全国各地注册公司,以逃避阿里巴巴的防控机制。
这份调查处理情况显示,“一小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销售业绩而放松对供应商品质的要求,违背公司对销售提出的在签单前了解客户经营状况、在签单后每月回访客户的要求,令这些“欺诈供应商”有机会混入阿里巴巴平台。这导致阿里巴巴的销售组织部分受到负面影响,更可能对阿里巴巴公司的价值观造成较大冲击。
另外该调查还发现,在现在处理的所有案件中,没有一起是使用了第三方的支付担保,所有的买家都是轻信了卖家的低价、高利润空间的吸引,缺乏防范意识,直接把款打给了卖家的账户,导致遭受欺诈。目前,涉嫌欺诈的供应商账户已被全部关闭,其中2009年关闭249家,2010年关闭2001家,2011年2月前关闭76家。一些重案大案也已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
阿里巴巴诈骗受害者信息库网页截屏
欺诈如何发生?
根据阿里巴巴的公告,绝大部分涉案的商户是专门设立来欺诈全球买家的。这些“欺诈供应商”在全国各地注册公司,通常提供市场热销的消费电子产品,并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最少购货量和相对不安全的付款方式进行交易。
在国外,一些被骗者专门注册了供国际客户张贴被骗信息的网站。在阿里巴巴网站的论坛上,同样能找到不少来自海外的投诉信息。由于受害者均在海外,事发至少两年的欺诈事件,此前并未进入国内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我和一家King Stone Technology Co的公司交易时出现过问题。我付了钱,但是他们并没有寄给我订购的摄录机。”这是在阿里巴巴的论坛上,一位名叫“Goran Susa”的克罗地亚客户的投诉。另外,还有人收到了货物但却是假货或者次货。
无论是不发货还是发假货,几乎所有买家都是通过没有第三方担保的方式进行的支付。最常用的就是西联汇款,这是一种在全球遍布网点的特快汇款,类似于国内的银行汇款。一旦对方违约,交易无从保障。
阿里巴巴网不同于它的兄弟公司淘宝网,并没有一个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担保平台。当然,它会推荐大额交易使用信用证、小额交易使用PAYPAL(国际第三方支付担保平台),但骗子公司想尽各种办法说服卖家放弃这两种支付方式。
对国际买家来说,剩下的信任感就来自阿里巴巴为这些公司打上的认证标签“中国供应商”了。这也正是阿里巴巴模式的核心所在——收取会员年费,给予国内卖家认证,然后向国际买家推广以促成双方生意。
有人分析,骗子公司必须借助内部员工合谋,才有可能躲避阿里巴巴公司的认证程序。阿里巴巴发布的公告称,近100名销售人员(在5000人的直销团队中)及部分主管和销售经理需要对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许骗子规避本公司的认证措施,及在国际交易市场上有组织地进行诈骗的商户负直接责任。
“前两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和支付宝发展得较快,而阿里巴巴B2B表现一般,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供应商’的欺诈行为及廉价低质使得其形象一直不佳,这让阿里巴巴的发展遇到瓶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微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诚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如果中国互联网行业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被海外市场抛弃。”